婴幼儿是多少岁,婴幼儿还比较小,是婴儿和幼儿的一个统称,而且新生儿是婴儿期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它是儿童心理的发生期,以下分享婴幼儿是多少岁。
婴幼儿是多少岁1
婴儿和幼儿的统称,一般是指0-3岁的小龄孩子。虽然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如果从孩子发展层面来说还是有两个方面区别,一为婴儿(0-1岁)和幼儿(1-3岁)。婴幼儿是一个受护群体,饮食方面尤为重要,婴儿以母乳为主食(4-6个月后逐渐添加辅食),1岁后以成人食物为主食。
①体重可以达到出生时的3倍,约为9000~10000克。
②身长在出生时约为50厘米,一般每月增长3~3.5厘米,到4个月时增长10~12厘米,1岁时可达出生时的'1.5倍左右。
③头围在出生时约为34厘米,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以后增长速度减缓,到成年人时约为56~58厘米。
④胸围在出生时比头围要小1~2厘米,到婴儿4个月末时,胸围与头围基本相同。
⑤大脑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仍处于大脑的迅速发育期,脑神经细胞数目还在继续增加,需要充足均衡合理的营养素(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支持,所以对热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特别旺盛。
⑥语言发育12个月的孩子不但会说爸爸、妈妈、奶奶、娃娃等,还会使用一些单音节动词如拿、给、掉、打、抱等。发音还不太准确,常常说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语言,或用一些手势和姿态来表示。
婴幼儿是多少岁2
新生儿是婴儿期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它是儿童心理的发生期,指从宝宝出生到1个月之间。
当然,儿童的生命不是从新生儿开始的,儿童出生前在母体大概度过了10个月的时间(约280天)从受精卵开始,到逐渐发育成熟的阶段就是胎儿期,胎儿期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新生儿的`一般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生儿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为独立的生活;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
其次,个体的心理现象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
由于新生儿已开始了与客观现实的直接接触,最初的心理活动才有了出现的可能。
其三,新生儿一方面是软弱无力的,时时处处需要成人的关怀和照料;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发展的速度非常快。
新生儿能识别母亲的声音,4个月大的婴儿偏爱轮廓鲜明的物体,不喜欢扁平的物体,偏爱构造复杂的物体。儿童一出生偏好人类的面孔,4天大的新生儿就能认识母亲的面孔。
最后,新生儿主要依靠皮下中枢实现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内外环境。
新生儿存在若干无条件反射:
【食物反射】食物进入口中会有唾液分泌
【防御反射】手指碰到针尖或者很烫的东西,在有痛感之前,手会缩回来
【定向反射】情景的新异性引起的注意
【巴宾斯基反射】用钝尖物体由婴儿脚跟部向前划足掌外侧缘,所引起的拇趾背屈、其余4趾跖屈及扇形展开的反射性动作。此反射最早可在4-6个月的新生儿身上看到,该反射约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现,婴儿2岁还有,2岁后则出现与成人相同的足庶反射,若再出现此反射,一般是锥体束受损害的表现。
【抓握反射】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是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一种。当触及新生儿手掌时,立即被紧紧地抓住不放,如果让新生儿两只小手握紧一根棍棒,他甚至可以使整个身体悬挂片刻。在出生后第5周达到最强的程度,3~4个月时消失,以自主抓握取代。超过4个月还有就可能是神经病变。婴儿在第一个月会常紧握拳头,但如超过两个月仍持续握拳,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婴幼儿是多少岁3
1~2岁婴幼儿教育的意义
这一时期的宝宝开始走出家庭,来到亲子园,和其他宝宝一起进行父母陪伴下的集体活动。本阶段的教养话动以每周1~2个为宜,每次活动持续一小时左右。可以根据宝宝发展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案;或结合现有方案,适当提高或降低难度,以满足宝宝的发展需要。
由于这一时期的宝宝仍以家庭生活为主,因此仍然需要较多的家庭延伸活动作为对集体活动的补充和连续,在活动中锻炼宝宝各方面的能力。
2~3岁婴幼儿教育的意义
婴幼儿的养育环境在这一阶段产生了分化:一部分幼儿仍是家庭带养,而另一部分则进入托幼机构开始集体生活。
这一阶段的幼儿已经初步具有自主意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创造性地运用教养方案,因此、因地选择材料,设计合理的活动环节,充分考虑每一个宝宝的个体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达成活动目标。同时,应注重家园联系,及时给予家长建议和指导,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0至3岁婴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1、0岁是母亲的怀孕期,心情开朗及营养饮食对小孩比较重要;
2、母亲怀孕期间最好能听点古典的轻音乐;
3、8个月左右的`孩子要多点给予爬的机会有利于感觉统合系统协调;
4、一岁半是开始训练语言的较佳时期;
5、孩子3岁前,一般父母不宜管教太多;
6、孩子3岁前,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耍时间和亲子相互爱抚时间。
7、父母的责任就是经常和孩子一起,做几件事:
①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②和孩子一起游戏、游玩。
③父母最好经常邀请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参与破损的玩具的修理。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中形成独立生存的技能。如果孩子从小就有机会参与“家庭计划”和“家庭决策”的商谈,他会积累经验,形成主见。
在修理玩具的过程中,孩子会变得细心、自信、乐观、勤快、动手能力强,有生活的激情。 孩子会从父母帮自己耐心地修补玩具的过程中体验到父母的爱与责任,那么长大后,他会用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去对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裂缝或人际交往中的不愉快。